一史馆跨界合作打造——从“丝绸之路”的历史回响到“一带一路”的上海实践档案文物展在沪揭幕
2023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为进一步传承弘扬丝路精神,助力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12月22日,由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指导,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上海市档案馆、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共同主办的“大道同行 海纳百川——从‘丝绸之路’的历史回响到‘一带一路’的上海实践”档案文物展在上海市档案馆正式向公众展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长王鸿运,上海市档案局(馆)长徐未晚,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赵峰出席展览开幕式。
此次展览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具体举措,是落实总书记对新时代档案工作重要批示精神和在上海考察时重要指示精神的实际行动,是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鲜活成果,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特殊的历史意义。
本次联合举办展览,为一史馆“丝绸之路历史档案”系列展览增加了绚烂多彩的“上海篇”。展览从绵亘万里的古丝绸之路说起,通过“会通中外”“和合四方”“风气之先”“幸福之路”四大板块,运用250余件(组)档案文献、文物、照片、视频等,生动展示了古丝绸之路发展演变,明清时期东西方文明交融的璀璨历史,近代上海开风气之先的城市发展历程,特别是新时代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以来,上海作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桥头堡,以排头兵和先行者的担当,勇挑重担、创新突破的累累硕果,共同展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开放、发展的美好未来。本次展出的超过八成展品为首次在上海集中展示,多为难得一见的珍品。
第一部分“会通中外”。展出了郑和下西洋船队的代表船型之一,由非遗传统木船制造技艺传承人打造的大福船仿真模型;明万历朝记载皇帝亲军羽林卫情况的武职选簿《羽林右卫选簿·南京亲军卫》,记载其中数人先辈曾跟随郑和船队下西洋的事迹;反映中国与俄罗斯、朝鲜、阿富汗、泰国等国家明清时期贸易情况的信函、进单、奏折、《海道图》……观众可以穿越历史,深入感受由古丝绸之路带来的不同文明跨越河山、舟楫扬波、互通交融的历史画卷。
第二部分“和合四方”。展示有本次展览幅面最大、宽度达4.5米的展品——明崇祯年间《赤道南北两总星图》,该图由明朝礼部尚书徐光启及德国人汤若望、意大利人罗雅谷等合作完成,它是东方世界现存最大的一幅皇家星图,是东西方天文学家共同参与创作的科学作品,体现了当时天文学的最高水平;《康熙算草》《亚西亚洲图》《谐奇趣西洋水法图》、葡萄牙等国国书等档案,这些兼具历史研究和艺术价值的珍档充分展现了明清时期中西方在科技、文化、艺术等领域交流互鉴、和合四方的灿烂文明史。
第三部分“风气之先”。有入选第一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档案,该厂是第一家中国人自办的大型企业,即江南造船厂的前身,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蒸汽军舰;轮船招商总局印章,作为中国近代第一家航运企业,在上海诞生并以上海为中心,相继开辟了中国商轮第一条近海商业航线、第一条长江商业航线,以及日本、东南亚、英国、美国等航线;中国第一所由华人自办的大学——南洋公学(今上海交通大学),获美国圣路易斯博览会金奖证书……这些精彩的档案文物勾勒出近代上海以港兴商、以商兴市,在风云际会中成为中西文明碰撞交流、海纳百川、开风气之先的国际化都市的发展历程。
第四部分“幸福之路”。展示了十年来上海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桥头堡,始终积极响应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围绕标志性工程和重大战略平台精雕细琢,全力实施好一批示范性项目,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贡献“上海力量”的最新成果。其中有新时代“钢铁驼队”中欧班列上海号、洋山深水港、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等的档案图片,这些“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已基本形成“陆海天网”四位一体的互联互通格局,使绵亘千年的古丝绸之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还有老挝留学生写给习近平总书记的信、上海国际电影节“一带一路”电影周等展品,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民心相通”写下生动而温暖的注脚。
展览将展出至2024年4月下旬,展览地点为上海市档案馆(浦东新区前程路811号)南一楼专题展厅,观众可通过“档案春秋”微信公众号、“上海市档案馆”微信小程序或致电021-38429688转1101预约参观。
版权声明:本号文章、档案插图、音视频等版权均归“皇史宬”公众号(ID:mingqingdangan)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但欢迎读者朋友们转发分享!